父母虛夸孩子難受挫折 殺傷力大于批評
發(fā)布時間:2013-02-08?00:00:00點擊量:125
家長的態(tài)度、評語就像是擺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孩子總是通過這面鏡子來認識自己,形成“我是誰”這樣的心理概念。因此鏡子反映出的內容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極為重要。孩子的成長應當是在不斷的自我矯正過程中度過的,如果缺少真實的評價,就會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認識的盲區(qū)。
過度的鼓勵,容易導致孩子自我膨脹
家長的態(tài)度、評語就像是擺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鏡子,孩子總是通過這面鏡子來認識自己,形成“我是誰”這樣的心理概念。因此鏡子反映出的內容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極為重要。
沒有根基的夸獎,讓父母失去權威
每個人的自我概念都是建立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之上,而這個他人不僅僅是指爸爸、媽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庭之外成員的評價將會越來越重要。由于來自不同社會群體的人本身就會因為標準不同而導致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情的評價產生很大的差異。
所以父母的評價性語言與來自外界的評價性語言越是具有一致性,孩子就越會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一旦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與外界差異過大,孩子的心中就會畫出一個問號。而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稱贊缺少依據性,甚至有些敷衍,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感必然就會有所下降,甚至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系。
學習能力訓練專家建議:坦誠以待,幫助孩子建立可延續(xù)的自我認同
孩子是很容易接受媽媽的評價的,媽媽客觀、全面的評價能使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而能夠用積極樂觀、不驕不躁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
走出鼓勵的誤區(qū),給孩子客觀具體的評價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不斷的鼓勵與夸獎,結果導致不敢批評孩子,甚至不敢說實話。其實,孩子的成長應當是在不斷的自我矯正過程中度過的,如果缺少真實的評價,就會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認識的盲區(qū)?!?br />
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價值判斷。很多的時候我們用使用積極的判斷和積極的評價,而這種評價顯示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見,而不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