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不高的冉冉上小學(xué)三年級,上學(xué)以來都是坐在前排。學(xué)校老師告訴冉冉父母,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課堂規(guī)則意識。
有一段時間冉冉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教師老師正在聲情并茂的講著課文,忽然聽到冉冉大叫一聲:“快一點呀,你要輸了!”大家嚇了一跳,目光都向冉冉聚焦過去,又順著冉冉的目光看向教室外面。原來,樓下的學(xué)生在上體育課,玩接力賽,一陣陣的加油聲把冉冉的注意力從教室里拉到了教室外。有個女同學(xué)跑得很慢,眼看著落后了,冉冉急了,大喊這么一聲。這一聲的代價,是后面大半節(jié)課都站在教室前面聽。
每當冉冉靠窗坐的時候,窗外一絲一毫的動靜都極大地吸引著他, 面當他坐在教室正中間時,課桌、板凳都要遭殃,因為整節(jié)課冉冉都會不停的戳戳這里,摳摳那里,有的時候翹翹板凳,有的時候搖搖椅子,有的時候干脆站起來,或者趴在桌子上。這些對冉冉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老師和他周圍的同學(xué)都不勝其煩。
每次考完試,父母都會捧著冉冉六七十分的卷子,“聆聽”老師的教誨。最初他們對冉冉很惱火,回去后又大又罵;漸漸地,他們變得無奈,好的歹的都試過了,每一招慣用的;最后,深深的焦慮取代了所有的情緒:照這樣下去,以后可怎么辦呢?
在我們接觸的孩子當中,類似冉冉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shù)。有些父母和老師急的沒辦法,只好帶孩子去做智商測試或者去醫(yī)院檢查孩子是否有多動癥。事實上,這與多動癥完全是兩回事。具有多動癥的人,對任何事情都難以持續(xù)進行,而對這些孩子來說,遇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卻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冉冉,盡管他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的不盡如人意,可是如果讓他做一些動手制作的活動,他可以一邊琢磨一邊操作,堅持三四個小時都沒問題,并且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都能夠充分展示出來。
之所以會在課堂上有這樣離譜的表現(xiàn),完全是冉冉在聽知覺能力的發(fā)展和習(xí)慣的培養(yǎng)上存在一些盲點。人的學(xué)習(xí)類型有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動覺型的。這種類型的人在思考問題或接受信息的時候,必須要通過一些動作來輔助思維。如果動作停止,思維也跟著停止了。冉冉就屬于這一種動覺型的人,在動手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的思維極為開闊和流暢,但是由于他的聽覺集中程度不夠,所以常常很快就會把重點從聽轉(zhuǎn)移到外邊,這個時候,動作不是在輔助思維,而是在干擾思維。